历史文化:
金源文化: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四代皇帝,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 38 年之久。女真族的渔猎、农耕文化对哈尔滨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哈尔滨冬捕、冬钓等民俗依然盛行,而松花江开江节也是用古老的渔猎文化表达对母亲河的敬意和热爱。
闯关东文化:19 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破产农民不顾禁令 “闯” 入关东,哈尔滨是他们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闯关东人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地区繁衍生息,他们的顽强、倔强、不畏艰辛、思想开放、大胆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融入到哈尔滨人的性格特征中。流传于哈尔滨民间的方正剪纸艺术、麦秸画、角雕等,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融合。
红色文化: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城市之一,诞生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无数民族英雄在这片土地上英勇反抗,他们的名字被熔铸进大街小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时刻提醒着后人不忘国耻。
建筑文化:
中华巴洛克建筑:老道外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集中地。这种建筑风格外部是巴洛克的形式,而内部却是中式庭院的布局,外墙的浮雕多是象征着五谷丰登的麦穗和富贵吉祥的牡丹等具有中国美好寓意的图案,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原始巴洛克基础上融入中华文化而创造出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
欧式建筑:19 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大量外国侨民涌入哈尔滨,带来了多种欧式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新文艺运动式和俄罗斯式的典型建筑随处可见,如圣・索菲亚教堂,它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红砖绿顶互相辉映,巨大的洋葱头穹顶上金色十字架高耸入云。
音乐文化: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 “音乐之都” 的称号。19 世纪末,歌剧、芭蕾剧、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这里诞生,使哈尔滨成为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哈尔滨的音乐文化氛围浓厚,夏季的 “哈尔滨之夏” 音乐会更是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市民在街头巷尾都能欣赏到各种音乐表演。
冰雪文化:哈尔滨的冰雪文化独具特色。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冰雪资源的天然宝库,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有著名的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博览会等大型冰雪艺术展览,还有冰雪动漫嘉年华、冰雪欢乐谷等娱乐项目,以及冰雪影视、冰雪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冰雪文化不仅是哈尔滨的旅游亮点,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
饮食文化:哈尔滨的饮食文化融合了多种风味。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俄式大列巴、红肠等是哈尔滨的特色食品,西餐在哈尔滨也很受欢迎。同时,哈尔滨也有自己的本地特色美食,如炖菜、烧烤等,其中,铁锅炖、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等炖菜体现了东北菜的浓郁口味;烧烤则是哈尔滨人喜爱的美食之一,夏季的夜晚,街头巷尾的烧烤摊香气四溢。此外,哈尔滨的冻梨、冻柿子等冻果也是冬季的特色美食。
民俗文化:
萨满文化:萨满教曾是满族的宗教信仰,萨满的跳神之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认识,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图腾、木神面具,以及民间故事、传说与演唱等文化也在不断被传承和保护。
节日文化:哈尔滨人会庆祝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赏花灯、吃月饼等。此外,哈尔滨还有自己的特色节日,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题节日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